DC超英大片《海王2》上映。上映首日夺走40%的排片,截至发稿单日票房占比高达61.9%,《三大队》《怒潮》《照明商店》等国产电影被打的落花流水。
很多观众去看了零点首映,我们梳理了一下映后首轮口碑,发现了很过分的现象,那就是几乎看不到货真价实的评论。
打开社交平台,会发现几乎都是一水的五星好评。当然,根据以往的经验,那些认证影评人往往会受邀看片,打好评已经是常态,这些评论里水分较大,没有多少参考价值。
再看豆瓣,零点场过后已经有1000多条短评,其中充斥着大量称赞电影特效、剧情的好评,但有趣的是,首页显示的五条热评均为差评。其中有两条质疑有水军刷五星,并嘲讽宣发和粉丝。理由是《海王2》此前并没有超前点映,0点场是最早的场次,结束时间是凌晨2点钟之后,然而刚过0点上映,豆瓣可以点“看过”评价时,就已经出现了大量五星好评。
另外几条则是吐槽电影,如“大反派只活10秒”,“看了一场波澜不惊的春晚”,以及抱怨温子仁摆烂、拍摄太敷衍等等。
平心而论,不管是漫威还是DC,超级英雄类型电影审美疲劳严重,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肯定越来越无趣。但《海王2》的1000多条好评里,肯定不乏有真情实感的评价,毕竟确实有观众吃好莱坞特效这一套,以及是海王IP或DC超级英雄电影的真爱粉,对于他们来说,就算电影再怎么不好,也还是会给好评。
个人观点,《海王2》可以用中规中矩、无功无过、乏善可陈、味同嚼蜡来形容。
受限于整个DCEU的束缚,《海王2》编不出足够精彩、天马行空的故事。整体剧情毫无惊喜,但相当工整,是DC超英电影,乃至整个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典范,更像是流水线上生产的毫无趣味的八股文,张弛有度、有头有尾,环保和兄弟主题都直给观众,不用动脑子就能理解,能源开采、节能减排浅显的像是儿童节目,独生子、兄弟关系等则对应兄弟主题,除此之外,剧情上就没什么值得说的了。
画面上可以和前作比肩,打造出属于海王的视觉奇观,奇幻美景和奇特生物很养眼,当然,在细节营造和想象力的传达上,和《阿凡达2》还有不小的距离。除此之外,可能打斗还能值回一点票价。
写到这里不觉悲从中来,工整、扎实的剧情,以及水准在线的特效,难道不应该是有资格引进国内的大片,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吗?什么时候能称为夸一部电影的亮点了?这和粉丝吹嘘那些流量明星“我们家谁谁从来都是自己背台词、现场录音,他台词功底强不用配音”有什么区别?
总体来说,《海王2》是亚在及格线上的爆米花电影,给3星比较合适,给4星有粉丝滤镜,给5星,肯定就是吹过了。
那问题来了,哪来这么多五星好评?这要归功于观影团。
迪士尼和华纳两家公司,对应了漫威和DC超英,他们在国内的宣发,一直秉承两手抓、两手都要硬的策略。一边是主攻媒体和KOL,通过邀请首映礼、去迪士尼参加电影首映活动加上给润笔费的方式收获好评。另一边主打普通观众,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以及重点二线城市大规模做免费观影活动,由观影团招募,我们也收到了不止一条观影团的推送。
这些观影团,看电影免费,还会送一些海报、衍生品等小礼物,但一般都会要求至少给4星好评。试想一下,看IMAX零点场,一个影厅按照平均300观众算,做10场活动就有3000人了,一些观影团会要求看完后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好评“作业”,于是就不发有观众提前交好作业,毕竟等看完时间太晚,肯定赶着回家睡觉,于是就有了零点场还没结束,好评已经发到豆瓣上的情况。
不管是收钱昧着良心打高分,还是为了一场免费观影就交好评作业,难免会对观众造成误导,不值得提倡。在众多评论中,我们也找到了一条比较真实的评价。影评人“Super滚筒”称赞了电影的画面和想象力,但也吐槽剧情是“老套的复制粘贴,基本毫无新意乏善可陈”,并且剪辑节奏的问题,能看出来重拍的痕迹。最后放言“首部在国内斩获20亿,可惜时代变了,如今3亿就值得开香槟,票房势必跳水。”
专业平台上给出的数据显示,尽管首日拿到超过40%的排片,但《海王2》的总票房成绩并不被平台看好,只有2.33亿。很显然,专业平台也意识到了电影的真实口碑,相信上映前两天消耗完有限的“纯爱粉”之后,电影的排片和票房将大幅下滑。所以一切都不急,让海王再飙一会儿。